“我们就要‘自找苦吃’,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同学们精气神十足。
“培养更多有情怀、有本领的农业人才,就是我们的目标。”老师们信心满怀。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在河南农业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纷纷表示,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同时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人才,科技小院可谓院小力量大。
在“自找苦吃”中收获价值感
“读研这3年,我有800多天是在新乡花生科技小院和田间地头度过的。”5月3日,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胡家钰说。
从当初不被乡亲们看好到乡亲们“有难题就找科技小院”,从人生地不熟到“全村人都认识我”,胡家钰感慨:“不辛苦是假的,但我们乐在其中。”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这些话,让胡家钰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是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因为越能吃苦,离土地、离农民就越近,就越能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就越能了解到乡亲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如今,我们科技小院联合心连心化工集团共同研发的花生专用肥、集成优质高产高效管理技术模式,在成本降低的同时使花生增产10%。”胡家钰自豪地说,听到种花生几十年的“老把式”夸他们“年轻娃娃还真不能小看”时,心里热乎乎的。
“刮风下雨天,别人是往家里跑,我们是往地里跑;庄稼生长、收获的关键时期,常常凌晨四五点就往地里赶。”但胡家钰觉得,这苦吃得值。
用自己的苦换来乡亲们的甜
胡雪铃是个女孩子,可她一点都不娇气,“我从农村来,练好本领还要为农村的发展出力流汗。”
和禹州小麦科技小院结缘,是在胡雪铃大四快毕业时。“当时我正在犹豫考研方向,在科技小院体验几个月后,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河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她说,乡亲们的笑脸让她找到了价值感,人生的方向从此明晰了。
“老乡们图省事,多年来都是种肥同播,也就是小麦播种时肥料一起施进去,我们就教他们科学施肥——播种时减少施肥量,到返青期或拔节期再追一次肥,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产量也能提高。”胡雪铃说,看到所学发挥作用,心里特别满足。
除了科技推广,胡雪铃他们还义务支教,暑期为留守儿童补课,上爱国教育课,讲防溺水安全知识。“我们小院所在的康城村,通往镇上的两条路都要经过一条河,夏天有不少孩子到河里玩,老人们管都管不住,非常危险。”她说,义务支教解决了老人们暑期看娃的难题,孩子们也变得懂事了。
抽出时间,胡雪铃他们还会来到村子北头的敬老院,陪老人们度过一段温馨的时光。
“这些孩子们好着呐!”乡亲们常常这样说。
培养更多有情怀有本领的农业人才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叶优良是河南科技小院的创始人,2012年9月,他在禹州市顺店镇康城村建立了我省第一个科技小院。如今,他带着学生们已经在农业生产一线忙碌了十多个年头。
杞县的大蒜地、暴雨过后的受灾地,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叶老师特别能吃苦,一年有200多天都奔波在农业生产一线,他就是我们的榜样。”胡家钰说。
“作为老师,自己都沉不下去,学生怎么能沉得下去。”叶优良说,这些年的实践证明,科技小院是“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建好科技小院,培养更多能吃苦、有情怀、有本领的高素质农业人才。”
与多数科技小院以研究生培养为主的模式不同,河南农业大学建立的科技小院这些年已探索形成了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们探索的脚步不会停。”叶优良说。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