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荥阳市豫龙街道刘村村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创新推出“三字经”版村规民约歌,通过移风易俗破题、精神文明铸魂、志愿服务聚力,探索出一条“软约束”引领“硬治理”的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先后获评“郑州市文明村”“河南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成为荥阳市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刘村村位于荥阳市豫龙街道北部,下辖2个自然村、6个村民组,共500余户2100余人。2013年启动整村征迁,2018年回迁至现代化社区,入住19栋住宅楼、1207套安置房。硬件升级后,村民生活式面临转型挑战:红白事大操大办、邻里矛盾频发、陈规陋习难改,成为制约乡风文明的突出问题。
面对“农民变市民”的治理难题,刘村村两委以问题为导向,2018年起连续3次修订村规民约,创新编制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版村规民约歌,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内容融入其中,通过五年实践实现“环境美”与“精神美”同频共振。
最有力的破题妙招。“三字经”村规民约引领。该村用村规民约立规矩,通过建阵地、强环境塑形,增强硬实力,实现移风易俗破题。一是红白事标准“硬约束”。明确宴席不超过20桌、每桌400元以内,烟酒单价分别限15元、50元,由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违规行为纳入“星级文明户”评选负面清单,实施后红白事开支减少三分之一,累计节省超百万元。二是绿色殡葬树新风。投资200万元建设公益性骨灰堂“敬德苑”,倡导“厚养薄葬”,现存放骨灰400余份,节约土地30余亩,绿色殡葬普及率达95%。三是环境改造促文明。投入160万元打造文化景观,完成绿化亮化等工程,以优美环境激发村民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豫龙街道刘村村“三字经”村规民约
最生动的教化妙招。“星级文明户”创评带动。该村用“星级文明户”创评带动,通过教育浸润、典型示范、文化惠民,实现精神文明铸魂。一是“星级文明户”创评。创新“自评—互评—公示—监督—表彰”五步流程,三年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20户、好媳妇98名,以身边榜样带动乡风。二是宣教平台常态化。年均开展党史教育、技能培训等活动50余场,覆盖3000余人次,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三是文化滋养邻里情。年均投入1.5万元支持文艺活动,组建广场舞队等队伍,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80%。
刘村村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
刘村村“强国复兴有我”文艺展演活动
最巧妙的参与妙招。“小手拉大手”积分制聚力。该村通过干部带头、积分激励、全民参与,用志愿服务凝心聚力。一是党建引领示范。村两委干部带头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形成“党员带群众、干部带家庭”联动效应。二是“小手拉大手”积分制。设置儿童喜爱的积分奖品,吸引46名志愿者带动120余个家庭参与,群众志愿服务率从10%提升至65%。三是服务场景多元化。年均开展助老扶幼、文明劝导等活动30余场,营造“人人争当志愿者”氛围。
刘村村“七夕情 家风美”家庭文明建设活动
七夕刘村国风簪花手工活动
党建引领是根本。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确保制度“接地气、有底气”,实现“规”出文明、“约”出实效。群众参与是关键。“三字经”村规民约歌、积分兑换等创新形式,将“要我遵守”变为“我要参与”,让群众成为规则制定者和受益者。德法融合是路径。以道德评议会柔性引导,结合“星级文明户”评选等刚性约束,形成“教育+激励+惩戒”闭环机制。守正创新是动力。从“三字经”到积分制,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运用现代治理手段,让文明新风历久弥新。
刘村村以村规民约“小切口”推动乡风文明“大变革”,证明乡村振兴需将治理智慧融入乡土实践。其经验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唯有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德法并重、守正创新,方能绘就物质与精神共富的美丽乡村新图景。